金融可得性与碳排放——来自金融地理结构的宏观与微观证据

2024-05-06 220 1.51M 0

  摘要:从金融可得性视角探究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金融分支机构地理信息,构造县域范围以及企业邻近一定距离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指标,结合县域二氧化碳排放栅格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从县域和企业两个角度研究提升金融可得性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县域二氧化碳浓度下降4.1%;同时,在工业企业邻近5~15公里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4%~5.4%。该结论通过了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考虑其他政策冲击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地区、民营企业以及较大规模企业中,金融可得性的碳减排效应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提升县域金融可得性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并增加县域专利发明数量;提升企业金融可得性可以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增加企业绿色专利发明数量以及减少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提升金融可得性可以缓解县域间碳排放的横向差异。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逻辑

  

  三、计量模型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 县域层面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2)考虑政策冲击对基准结论的影响。

  

  (3)安慰剂检验。

  

  (4)删除差异性样本。

  

  (5)县域层面的工具变量检验。

  

  2. 企业层面稳健性检验

  

  (1)删除地址迁移的企业样本。

  

  (2)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行业与年份交互固定效应。

  

  (4)筛选边界地区样本。

  

  (5)企业层面的工具变量检验。

  

  (三)异质性分析

  

  1. 基于县域经济增速的异质性分析

  

  2. 基于企业所有制属性的异质性分析

  

  3. 基于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分析

  

  五、机制检验及一个拓展分析

  

  (一)机制检验

  

  (二)拓展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蜀ICP备19012879号